迹有巧拙 艺无中外——感受丹培拉的魅力

陈丹青在《局部》中说过一句话:欧洲最好的画,不是油画,而是湿壁画。以前看到这句话或许不以为然,但是在北京大学丹培拉绘画研修班学习并了解过丹培拉绘画以后,深有感触。

艺术起源于对神秘宇宙的敬畏和探索。西方丹培拉绘画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和古埃及的史前洞窟壁画。关于壁画与丹培拉的关系,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的一本百科全书中就已经有记载,古希腊的壁画是湿壁画,湿壁画最后以丹培拉绘画的形式完成,成为希腊壁画的一个传统。

《斯塔鲁布尼的圣人尼尔》摹写 王玉娟 丹培拉 35x35cm 2019

选中这幅俄罗斯风景圣像画作为摹品,不仅仅因为画面传递出一种神圣庄严的气息,还因为它湖岛相映如世外桃源般的背景和华丽却不失古朴的色彩,充满着未知与神秘的诱惑。关于这幅作品的相关资料很少,根据有限的英文资料,我给它起名《斯塔鲁布尼的圣人尼尔》,作者却无从知晓。

这幅画的主角是圣人尼尔,十五世纪下半叶出生在斯塔鲁布尼岛的一个村庄里,1528年来到这座位于Sliger(塞利格湖)中央的岛上并自此与世隔绝,(每日每夜)独自祷告,(无欲无求)生活了整整二十七年,直到1554年默默离世。在俄罗斯的教堂里,他被作为一位伟大的祈祷者与治愈者而敬仰,被尊称为圣人。十六世纪末期,出于对尼尔的崇敬,人们在斯塔鲁布尼岛上建造了一座修道院,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一段原文为英文。翻译:徐立璇)

这幅风景圣像画属于俄罗斯十七世纪中后期作品。从画面分析,很明显地感觉到拜占庭艺术风格的影响,但又透着一股浓郁的异域风情。从俄罗斯艺术发展的脉络来看,这个时期,俄罗斯绘画开始摆脱中世纪艺术的束缚,不再囿于宗教圣像题材,开始致力于表现现实世界,力图如实地反映生活。

《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摹写 王玉娟 丹培拉 40x50cm 2019

乔托的《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是阿西西壁画里的一幅,从技巧来看,后期的细节部分应该是以丹培拉形式完成的。画面最打动我的是圣方济各与小鸟交流时,他的眼神与动作所透露出来的慈爱与温情,甚至那两棵相互呼应的树,也似乎在凝神倾听方济各的说教。无怪乎傅雷先生说:过去的绘画,无法表现这种“含着温柔与眼泪的情绪”。

乔托的壁画题材大多描绘圣方济各的生平,他的壁画所宣泄的情绪正与圣方济各这种仁慈博爱的教义相吻合:提倡刻苦自卑,同情弱者,赞颂自然,爱惜生物,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每年的10月4日被定为世界动物日,同时也是圣方济各瞻礼日,圣方济各在关怀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早就成为后人的典范。当我们看到《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这幅伟大的作品时,即使身处寒冬,内心是否也已被画面传递出来的温情所融化?

《向小鸟说教》进行到树和人物的细部刻画时,北京大学特聘导师、著名旅法艺术家、学者戴海鹰先生建议我用中国工笔重彩之技法“夹叶法”,但同时还要顾及到“拙“的古意。在整个摹写过程中,这是第二次在丹培拉绘画中用到中国画技法。追根溯源,或许古老的丹培拉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对比一下《向小鸟说教》局部图与宋代的《秋凫大雁图》,不难看出,二者构图和表现手法何其相似!正如戴海鹰先生所言:我国南朝画家谢赫早已在著作《古画品录》中指出:“迹有巧拙,艺无古今“。我们在西方绘画源头上探索绝妙巧迹,岂不就是补充了”艺无中外“,顺理成章而已。

作者简介:王玉娟,毕业于青岛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9年结业于北京大学丹培拉绘画研修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美协理事,农工党山东省书画院副秘书长,农工党青岛市书画院副院长。

  • 迹有巧拙 艺无中外——感受丹培拉的魅力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