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素质”

一位女作家写了好些篇幅谈到素质和修养之类的心灵鸡汤。读罢后,给人的感觉是华丽的辞藻没有靶心,旋即失去论证的力量。窃以为,所谓的素质和修养,就是把周围的人发自内心地当作“人”来对待,不是仆人,不是奴才,更不是哈巴狗或者更低级别动物。言而简之,讲素质就是看内心深处是否有追求,提倡和实行“平等”的精神。文明的标志,不在于大家都坐上了(日本的)抽水马桶,而是整个社会是否提到“人与人”平等的概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学代表不了文明,只是一种“秩序井然”的建立。譬如一个人一边口若悬河地讲“论语”,一边对自己助手的呵斥,俨然主子对待奴才一般。这就从侧面上有力地论证了讲述孔子的专家和学者们,可以口若悬河,其实不过是个得志的人。“文明”并没有附着在她 / 他的心里,惶论做人的基本的素质和修养。即便有,那也是施向着上面的“人”……但是这有什么奇怪的呢?人类史本来就是一部文明史,也是一部野蛮史,更是一部没有“素质”的文化史啊!

英语里有句话,讲的是,“凡事都是相对的(‘EVERYTHING IS REL-ATIVE’)”。这些年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在某种意义上,地球已经变得越来越平,大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观。我们提到素质和修养,不能单独地把一个个体从其环境中剥离出来,放在显微镜下审视。那些占有舆论高地的知识分子们,可以高高在上建立素质标准评价体系,将不同的人放入不同的条条框框内,如同观赏动物。酒酣饭饱之后,评头品足一番,似乎颇具风雅。殊不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每天晚上卸下面具,洗掉铅华之后,自有人会来评价镜中的自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代贤人的眼光这么敏锐,穿越了两千五百多年。

英语中还有另外一句话,“印象即为现实(PERCEPTION IS REAL-ITY)”。来自美国国外的留学生,很多人会在毕业之后,留下来寻找机会,脚踏实地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新科毕业生一般都要经历外投简历,争取电话面试,去雇主所在地面试或者考试,拿到机会后,讨价还价,搬家,和开始上班的过程。面试一关,除非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一般人都是避免不了的必经阶段。在短短的一天(次)或者几天(次)内,如何说服对方将那份机会送给自己,是每个应征者面临的难题和挑战。除了事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外,谈判桌前对方的对应征者的印象至关重要,因为在对方的眼中 , 那就是切切实实的存在。一方面不承认缺乏素质的问题存在,一方面明明白白地把问题表现出来。身陷其中的人只好苦乐自品了,例如排队、文凭作假、食品安全,或者把除了自己以外的人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

行文至此,我以另外一句西方谚语结尾,“如果你看起来像只鸭子,走起路来像只鸭子,说起话来像只鸭子,猜猜看,你一定是只鸭子(IF YOU LOOKLIKE A DUCK, WALK LIKE A DUCK AND TALK LIKE A DUCK-GUESS WHAT! YOU MUST BE A DUCK)。”怨天尤人要不得。

作者简介:关东胜,艺美网专栏作家,工学博士(美国)、工商管理硕士(美国)。曾任教于京城高校,现定居美国,从事食品安全和品控工作。

本文为关东胜先生授权艺美网独家首发,未经艺美网书面许可,其他媒体不得转载。

  • 有感“素质”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