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疫情”

抗疫期间,网上的群友们转帖着一首诗。诗的名字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作者是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 - 1631)。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便在网上搜寻了片刻。原诗里倒数第二句曾被著名作家海明威引用,“丧钟为谁而鸣”。这几个字像一块质朴的黑色美玉,几百年后被海明威发掘出来出来,镶嵌在华丽的衣服上,为世人所景仰。

在疫情蔓延的今天,“丧钟为谁而鸣”这几个字听起来更令人深思。由于因感染新冠病毒导致死亡的人数剧增,很多医院无法处理,各种镜头下的记录让人们感受到地狱般的的气息,扑面而来。很多人的丧礼来不及举行,甚至TA们的离世亲人无从知晓。照片上,尸体堆积如小山,或者横七竖八地堆放在某些房间。丧钟并未敲响,却震耳欲聋。

有意思的是,约翰·多恩提到的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有位名叫”沈三废”的博主却曾经在2014年针锋相对地表示,“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这位江南女子自我介绍是“情感博主”,“笔锋细腻感性,文章温暖唯美,受到数十万粉丝追捧。”但我不知道信奉“简单而安静的生活即幸福”的信条的她,为何会有“孤岛”的体验。

我曾经有几次住在斐济“潞瓦卡”小岛上的短暂经历。漆黑的夜晚,我听着此起彼伏的狗吠声与连绵不绝的海涛声,望着远方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一个人似乎化成了一座“岛”,在天地之间消失殆尽了。那种感觉,与其是说是“孤独”,倒不如说是“恐惧”。一个人的能耐有多大呢?与茫茫沧海相比,真的是太渺小和无助了。我记得斐济同事们讲起当地的轶事。一位有钱的人,某年某月某日买下在“潞瓦卡”附近的一座小岛屿,用来度假休闲。有一天,岛主和他十一岁的儿子乘船出海游玩,晚上回来的时候不幸遇到龙卷风。船体受损,他们在水里呆了十几个小时,终于游回到了岛上。我一边听一边摇头,说:“难以置信,太可怕了!我真的不敢在岛上过一辈子。”

现在的疫情扩散严重,我们确确实实是住在“岛”上了。一个多月以来,我们居家生活,出门小心翼翼。新冠病毒似龙卷风一样,把人们的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己的期待摧枯拉朽般地碾碎。我们慢慢地石化,成了一座座被恐惧弥漫的孤岛。每一天,各种悲剧一直在世界各地发生,各类数字变换一直在人们身旁重演。不安,惊恐,似一朵朵乌黑的云,无情地向人们头顶倾泻而来。我们不知道疫情何时是尽头。曾经“自我”的人们终于又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无能为力,什么是人的尽头。

几天前,我想起了住在斐济的同事卡特,便写信问他那里的情况如何。卡特很快回复了。他提到了他那边刚刚发生了五级龙卷风(大约200公里每小时左右风速)。狂风横扫而过,所幸人员伤亡不大,但遍地狼藉一片。他在信中说:“现在是忙着清理打扫的时候了!”

何时轮到清理打扫我们所住的“岛”呢?“人的尽头,是神的开端。”

我们等待“神”的到来。

作者简介:关东胜,艺美网专栏作家,工学博士(美国)、工商管理硕士(美国)。曾任教于京城高校,现定居美国,从事食品安全和品控工作。

关东胜先生授权艺美网(artmcn.com)发布本文,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 “孤岛”·“疫情”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