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清:我和博物馆的故事

今天,5月18号。刚好是我走进潍坊市博物馆第三年的日子。2017年5月18号,我作为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在北京参加了全国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大赛,那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舞台,一点信心也没有,朋友说,晓清,不是谁都可以有机会参与不同领域的比赛,你就把这当作一次学习对自己的挑战吧。而且你也有责任去讲好我们的家乡故事。

比赛不允许用话筒,坐在轮椅上,对于平时说话声音就不大的我来说,一点优势也没有。我在舞台中央面对全国博物馆界的评委专家,脑子里有霎那的空白,心里有个声音说,你只要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就行。我向大家分享的是潍坊市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郑板桥作品《峭壁兰图》,作为书画工作者,第一次见到这件作品时,就被吸引住了。从这件作品中,联想到了我的成长。忘掉一切,与这件作品合二为一,讲完,全场掌声想起,我看到评委哭了……最后结果,第三名,全国十佳志愿者讲解员。这次比赛,也由此拉开我和博物馆的缘分。

在成为博物馆一员后,我和同事们开始了一系列的文化助残服务活动。走进市聋哑学校和盲校,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进行教育共建。并邀请了市盲童学校和聋哑学校的学生们先后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当看到第一次走进博物馆的盲童学生兴奋开心的用手触摸着一比一的复印件和仿古铜像,仔细的聆听讲解员讲解,并不断的询问着,那好奇兴奋的摸样让我感动也打动了我们每一位讲解员。记得有位盲童学生走到我身边,用手拍了我一下,刘老师,谢谢您!我很开心可以来博物馆。聋哑学生们走到我的身边,用手语不断的说着,谢谢!我喜欢博物馆!博物馆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学到了之前在学校没有学过的知识。

我们通过博物馆孔子学堂这一平台,和各学校开展了多方位的对接,盲童学生看不到,但听力却很敏感,我们制作了适合他们的课程,进行了传统文化中音乐和朗诵方面的教育。聋哑学生听不到声音,但动手能力很强。我们就设计了适合他们动手制作的课程,文字拓片,造纸术,木板年画上色等等。在一系列活动中,不仅是他们学到了文化知识。也让我更加懂得,文物是有温度的,我们的讲述更是要用心来分享的。

从志愿者讲解员到正式成为博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这几年工作中,让我深深感到了一种“平等包容而多元的氛围”,也为今后工作中继续开展文化公益服务增加了信心。只要你热爱博物馆,只要你热爱文博事业,博物馆的大门就会永远对你敞开。

作者简介:刘晓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妇女创作委员会委员、潍坊市政协常委、潍坊市残联副理事长、潍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刘晓清:我和博物馆的故事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