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先生半年内失去两位亲人,一位是自己的太太,一位是自己的父亲。悲痛之余,他像只受伤的草原上的狼,舔着自己伤口的血,在风雨中跋涉。运输公司经他和银行协商之后,被银行收回。虽然损失了一笔钱,但大部分本金还是收回来了。他的房贷早已付清,保险公司因为太太的意外死亡,给他和两个儿子赔了将近九十八万美元的款,三三分。孩子们名下的款项到他们成年以后就可以自由支配。属于他的那笔财产他暂时也不想动用。
季先生前来饭店查看的频率似乎也变得低了。原先经营运输公司的时候,因为现金流的问题,他紧紧地把着饭店的往来现金。现在这方面的压力骤减,加上家庭变故,心情倒开始疏懒了。这段时间把孩子们送到学校以后,季先生就开车去小镇的图书馆,如饥似渴地翻起各种书来。他不限主题,中英文的,只要感兴趣,就一头扎进去,津津有味地读着,慢慢地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初中时代。以前他爱好文学,在初中和高中都是校报的编辑。多年没有再写文章了。
现在,有时候实在太想芭芭拉了,就顺手写几句抒怀。这天,他写道:
傍晚的时候
阳光懒洋洋地照在窗台上
躲在双层窗帘后
听着抽风机的呜呜声
枷锁,枷锁,枷锁
似刀的锋利,针的尖刺
还是销声匿迹好
但怎么鼓起勇气来想象
那份凄凉和孤单
悄悄地
曾经美好的时光
融在鸡尾酒杯的边缘
就着盐
和你温柔的话语
一生
慢慢相伴
我啜饮自己的酒
苦涩酸甜
徐风吹过
河边的舟泛起波纹
赶着一只只鸭子
在浑浊的水面上逃逸
四位小提琴手的音乐
和喉咙里发出的嘹亮歌声
让我沉湎在初秋的时节
为何如此呢
蝉鸣的奏鸣曲
耳边已经响起
时光隐退
我昏睡过去
失望浸入梦乡
如同呼吸的空气
感觉不到痛
待到天亮的时候
满山遍野
开满了
紫色的花
让后人摘下
所有的奢望
皆已成幻
只留一片思念
化为云朵
在天边
周光礼如同如同往常一样,兢兢业业地替季先生打点饭店的业务。虽然有些好事的顾客时不时在点菜后,搭讪着,想多多少少地打听“湘滇园”老板的事情,好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周先生都面带微笑,对顾客解释道:“老实地说,老板的事情,我也没有过多的地问。自个儿呢,能够做的就是让这个季先生经营快十五年的餐厅业务正常进行,让老板安心地处理家里的事情。”末了,他不忘再加一句:“唉,飞来的横祸,谁家敢保证一路上总是顺顺当当的呢?”
他这么简洁地总结,其实也是发自内心的。他偶尔想起自己的母亲,想着何时可以回去探望自己的父亲。但回国看望父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的心里一阵酸楚。当时以为是稳妥的方案,现在却让自己下不了台,周先生觉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近一段时间,周先生看到一些报导,提到有些已经获得绿卡的人,回国探亲后返美时,在美国海关被盘问来盘问去。他的心里更加变得不平安。“唉,考虑不了那么多了,”周先生有时候自言自语地对自己说,“平安是福!”
看多里了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周光礼心里愈发对那些平平安安地安享晚年的人们多了些由衷的敬佩。
“人这一辈子,要说还真是不容易呢!”这天他和赖焕发俩人坐着饭桌旁聊了几句。那是午间的时候,偏巧来的食客们并不多,除了三三俩俩的散客来取外卖。餐馆里再加上两个小厨,还有前台一位,总共五个人,大眼瞪着小眼睛。
赖焕发趁人不注意,时不时扯着裤腿管挠挠痒痒。他回应着说:“可不是呢!”周光礼想,是不是要请一请其他风格的厨师,更新几道菜,招招揽一些新的食客呢?他转过头瞅瞅赖焕发,没有再继续言语,盘算着如何与季先生沟通一下。赖焕发听到周先生的开场白,看着他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知道周在琢磨事呢,就好像憨厚地笑了笑,静听下文。
空气就这么凝结着,除了小厨们在后面梆梆地切菜的声音。厨房外面有一棵芭拉树长满了果子。每隔一会儿,就会啪嗒地一声,向地下掷下一颗黄橙橙的果子。那棵芭拉树,倒是枝繁叶茂,长得老高。可惜的是,果子不那么好吃。虽然果实散发着幽香,但脆而不甜。以前在“湘滇园”做工的人都时不时摘几颗解解馋。周光礼不爱吃那个果,却喜欢闻那个味道。他也偶尔摘几颗放在车上,权当天然除臭剂。现在大家伙儿都对此果树熟视无睹,任凭树底下铺满一层落叶,大大小小的芭拉果点缀在其间。好在有獾之类的动物时常在附近逡巡,它们大多以不远处的下水道为家,长得肥肥地,走起路来好似在地上滚动。只是到了果熟的季节,还需要招呼着小厨出来打扫打扫。时间久了,那些果就开始变软,香味已去,引来无数小虫子。更可恶的是行人要是不小心踏上去,就像踩在一撅没有被狗主人负责及时清理的狗屎上,脏了客人的鞋子不说,饭店的卫生条件级别也受到影响。
周光礼看着赖焕发没有回话,就问道:“后来老侯家来话了没有?”
“没呢,”赖焕发回答着,禁不住“扑哧”地笑出声来。
年近六十七的老侯昨天晚上在“湘滇园”请客吃饭。客人总共六名,有老侯夫妇俩,小老侯太太三岁的妹妹和妹夫,还有一对是老侯太太妹妹的朋友牛姓夫妻。这四位都是从大陆来美国玩,顺便看看自己的姐姐一家人。现在老侯夫妇进入半退休状态,他自己现在开着一家小书店,但主要业务是大陆,港台与美国的邮寄业务。老侯一家当时移民来到美国,主要是通过他自己的哥哥办理了亲属移民。那时候EB-5投资移民还没有此刻那么风行,别说五十万美金需要打入账户,见过美金的人也不是很多。老侯本是在G省某个县级中学做老师,老侯太太在总务处是普通员工。那时候俩人对美国还没有特别深的概念,脑海里无外乎想到资本主义国家,灯红酒绿,打情骂俏,穷的穷,富的富,高楼后面还有贫民窟。当时老侯犹豫了一下,和老婆说:“移吧,好在我哥还在那里呢。”
老侯太太心里有些胆怯。她在枕边对老侯吹风说:“咋过呢,咱过去咋过呢?现在就会说个‘古德拜’。”这小风吹得老侯心里泛起阵阵凉意。老婆说得也是大大的“噎死”啊。一个教中文的,以前的外语基础都夯在俄语上面了。
好在女儿小学开始学习英语了。
但老侯那时候还是小候,有股子敢闯的劲头。自小,哥哥就是他崇拜的偶像。他翻出哥哥从美国寄来的照片给媳妇儿看,“瞅,瞅,他能在美国住上小洋楼,我们也可以。”他似乎给太太鼓励,也是给自个儿打气,“以后我们去住小洋楼,你就美吧。”
老侯一家的亲属移民办得相对顺利。等他们去广州签证手续办理好的时候,美国的哥哥给他寄来五千美金,是买机票的钱,还嘱咐他们买一些清凉油,感冒冲剂,还有王守义的“清真十三香”,并叮嘱他们不要带太多东西。老侯一家从老家坐了十个多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站,就着车站附近的小旅馆将就了一晚上。
第二天下午他们就准备从首都国际机场去西雅图,到美国去!短短的一晚上辛苦点没什么。老侯忍不住又抱着媳妇儿亲热了一番,说是要留下纪念。正在兴头上,媳妇儿好像突然想起什么重要的事情来,急忙睁开眼对老侯半是抱怨半是提议地说:“咱闺女还没去过天安门广场呢!”老侯登时软踏踏地像个大虾米,窘迫得骂道,“晚会儿提要死啊。”
第二天一大早,老侯夫妇把旅行包用自己携带的小锁头锁好。两个大人花了两块钱,浇上韭菜花酱,喝了碗豆腐脑,吃了张烧饼,给女儿买的肉夹馍和一瓶橙汁。吃饱喝足之后,他们匆匆忙忙地沿着昨晚上打听好的路线,坐着地铁来到天安门站。地铁上人挤人,原来他们正赶上上班的高峰。车厢里就像县城的主街上每周三六逢集一样,摩肩接踵地,就差各种小商小贩的吆喝叫卖声。平素胆小的十一岁的女儿有点害怕,右鞋子掉了两次,或者那是因为新鞋子,穿起来不怎么合脚的缘故。
老侯一家到了美国,搞蜘蛛遗传研究的侯哥哥郑重其事地告诉他,这里是美国,一个需要靠自己双手奋斗的地方。那五千美元是借给他的,老侯以后需要还的。老侯马上嗅觉到着西方就是他妈的西方,不是养闲人的地方。好在他平时手脚比较勤快,立马和老婆毕恭毕敬地向候哥保证,他们会自己照顾自己的,刚来人生地不熟,还请多多担待。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老侯其间的故事可以数得上一箩筐。如今他可以颐养天年了。自己和老伴还在慢慢地动着,能赚多少就赚多少。
女儿后来攻的是财务会计专业,那是候太太在总务处工作的时候一直羡慕那些管钱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就在附近的一家大型公司做财务人员。老侯后来托人介绍,女儿认识了一位从国内过来读书的博士生,戴着眼镜,文文雅雅,一副礼貌稳重的样子,倒也不惹人嫌弃。小两口倒也相投,结婚后和和睦睦地,就跟老侯夫妇俩住在一起。老侯知道美国人讲究所谓的“个人奋斗”,但是个人不也得和集体连在一起么,谁也不是在深山老林里一个人过日子。那些公司的事情老俩口帮不了,家里的事情,自己不帮衬着孩子,谁来帮衬呢?
这天晚上,老侯夫妇俩请来访的客人们吃饭,也算是临别前的送别宴请。每次回去探亲的时候,自己的妹妹妹夫对老侯夫妇照顾得很周到。这次来美之后,妹妹她们来家里住,需要睡在沙发上,老侯太太觉得很是过意不去。妹妹的朋友夫妇据说是很称钱。如今这个年头儿,但凡只要在魔都手里攥着几套房的,那不都是大爷么?想起前几年,自己的妹妹劝自己在北京回龙观附近买一套三室一厅的,三千元一平米的,可惜自己头脑一时拎不清,错过了那个村,就没有那个店喽。昨天晚上老侯太太就和先生定了基调,临别践行,一定得由老侯他们来买单。老侯这些年来对媳妇儿的言听计从。他一边吃饭,一边想着买单的事情,饭菜的味道倒是没有在脑海里晃悠。老侯的连襟也琢磨着这几天在人家家里打扰,考虑着何时是买单的最佳时机。连襟在椅子上扭一下,或者动一动身,都把老侯惊了一跳,以为连襟要起身付账。老侯愈是着急,吃饭愈加快了起来,啃最后半棵甜玉米的时候,竟然把左边的门牙磕掉半颗下来。周光礼赶紧请前台的人员拿了杯温水,加了点加碘盐,请老侯漱口,询问是否要求看急诊。老侯的牙也该看医生了,所以今天他打算先凑合一下。
最后账单来的时候,大家又是一场你争我夺的,好像在争一片金锡箔纸。周光礼远远在一旁,看到了此情景,便不发一言了。他和老侯熟悉,因为那个书店就在走路五分钟的一家店铺。他更熟悉的是相互争着付账单的情景。好像好莱坞电影里的一幕“我爱你,你爱我”的爱情戏,被不同的导演拍摄来拍摄去,最后的结果还是上个床了事,不免俗套。今天的场景只不过是换个自己熟悉的老侯而已。
牛姓夫妇倒是在一旁镇定自若。牛先生一边剔着牙,一边还夸奖老侯说,多谢你们的款待。我们来的这些天,打扰了。不是付不起旅馆的钱,住在一起,就是图个热闹。牛太太热情地补充道:“以后来北京,请你们吃北京‘全聚德’的烤鸭。正宗的,王府井上的!或者‘狗不理’!就在百货大楼旁边。”老侯笑了笑,小眼都眯了起来,心里感到暖融融地。他把横跨在头上的头发用右手理顺了,捂着腮帮子,嘟嘟囔囔地说:“不要客气,不要客气。”内心里嘀咕道,“正宗的‘狗不理’不是在天津么?”
一行人饭饱之后,腆着肚子走了出去。他们没有喝酒,一来“湘滇园”并没有出售酒精饮料的营业许可,别说酒精度比较高的白酒,连啤酒等也不可以卖给客人。二来老侯一大早要送他们去机场。访客要从洛杉矶飞往旧金山,然后直飞北京。价格差不多要比从洛杉矶直飞北京差一半呢。老侯大概是送客人去机场后去看的牙科医生。看完医生后,老侯打了个电话过来,想和周光礼聊聊牙齿的事情。
周光礼询问赖焕发,想知道老侯葫芦里究竟是卖的什么药。他似乎自言自语,又似乎是对赖焕发讲:“他们激动个球,付个钱,犯得着么?难道我的饭桌上应该贴个提醒,‘专心进食,小心牙齿’吗?不能理会他的胡搅蛮缠。”
赖焕发是第一次看到食客在饭馆里磕掉牙齿的,内心倒是充满了好奇,老侯能折腾个嘛呢?但那丝好奇,如同一口唾液。他使劲地往下咽了咽,瞬间就消失了。
赖焕发有自己的事情发愁呢。
作者简介:关东胜,艺美网专栏作家,工学博士(美国)、工商管理硕士(美国)。曾任教于京城高校,现定居美国,从事食品安全和品控工作。
关东胜先生授权艺美网(artmcn.com)发布本文,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王志平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