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路上的虔诚朝拜者——曲亮印象记

今年5月份的时候,边缘文学群里进来一位叫做曲亮的年轻人,从群里聊天的片言只语中了解到这是一位很有才气的年轻人,写了不少文学作品,也发表了一定数量的佳作,于是便加了微信,私聊起来,结果是越聊越近乎,我们竟然是同村同族,我们的祖辈都来之于半个世纪以来哺育和浇灌了龙口平原大地数十万顷粮田的王屋水库边上的店埠曲家村。当年为修建水库,我们的祖辈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可贵的大局意识迁离了生生不息的故土,如今的水库下面就淹没着我们祖辈的家园,但泱泱库水却滋润灌溉了九百多平方公里的龙口大地,造福一方,我想我们的祖辈也应该为此感到欣慰了。

因为文学的缘故,更是浓厚的乡情,我们越聊越投机,我这才知道而立之年的曲亮是一家企业的职工从2009年开始坚持业余文学创作,至今已经发表了20多万字的作品。他给了我一个发表作品的列表:小说《神话》《寻找苏菲》发表于《都市》,《说话》发表于《黄河》,《大谎》发表于《山东文学》,《梦醒》发表于《椰城》……其中一篇就是发表于《都市》的中篇《去皮县寻找一个故人》,还有关于我们故乡的《到埠曲四十里》。这个长长发表清单,着实令我震惊,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2021年7月10日的万松浦夏季读书会上,我第一次见到曲亮,高高的个子,清瘦的身材,一双深邃的眼睛充满淡淡的忧郁,仿佛时刻都处在一个思索的状态中,这与我读他作品时候想像中的样子基本吻合。

读书会上,他回顾了自己二十余年的写作历程,从18岁开始博览群书,到2009年开始动笔写作,这中间他经历了很多事情。由于工作的关系,他先后辗转于湖南、湖北、安徽、陕甘青、新疆、内蒙、宁夏……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西北,在行万里路中开始以读书写作打发孤寂清苦的生活。在敦煌,他行走在大西北那片荒凉广袤的大地上,蓦然感到了生命的苍凉,写作的冲动在心中升腾,于是,《去皮县寻找一个故人》呼之欲出,尽管这篇作品先后经历了8年的时间,在长长的时光隧道中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淬炼才得以发表,但却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他曾说过:“文字像一条大船,一次次把我从痛苦中拯救,载我逃离。”文字伴随着他在艰辛的生活中一路跋涉,他以朝圣者的虔诚在文学的道路上一路走来。

曲亮对故乡,对我们那个叫埠曲的小山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去埠曲四十里》中写道:“五八年大跃进的时候,连续几天几夜,解放军的大卡车往王屋山脚下不停地运东西,运来的东西显然很重,卡车在半坡上缓慢地爬行,屁股冒着一股股黑烟。事先盖了房子又筑起高墙,墙上拉了铁丝网,院子门口有两条黑色的大狼狗。后来才知道汽车拉来的是炸药。开山炸石,国家要在这里修水库。大坝一起,黄水河被拦腰截断。整个村子被水淹没了,许多人家挑上家当,领着妻儿老小,带了政府开的证明,投亲靠友。没走的人家在岸边的薄地上建了和老村一样的房。又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埠曲,这是一个被遗落的村庄……”读着这种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文字,我也想到此前搜集的关于半个世纪前修建王屋水库的那些资料,在我的抽屉里已经压了将近10年,我跟曲亮说:我在心里也计划写一写那座充满传奇的水库,那些资料珍藏了有10年,因为那时候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支撑这么宏大的历史,我怕我拙劣的笔对不起我们的那些先辈们。但是现在,看到你的作品,我又有了创作的冲动,我想用我的笔展现一下当年父辈们深明大义的宽广胸怀,还有修建水库过程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题目就叫《库水泱泱》。他说:这是一段可贵而难忘的历史,我们都不要忘记,写出来就是对我们祖辈最好的报答和安慰。

最近我们边缘在搞一个同题写作大赛,九月份的题目是《天意》,顺着这个题目,我在想:曲亮和我同村同族,一百年前,我们两个家族就有很深的交集,由于修建水库搬迁的缘故各奔东西,后来因为文学,两个家族的后人又重新相聚,这除了文字神奇的力量,也许还有天意的安排吧。历史犹如长河,已遗失了许多故事,作为同一个村落的后人,我们有责任去打捞那些遗失的故事,并把它们赋予历史的色彩,传承下去。曲亮,我们曲家的后裔,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进,在文学的道路上去钩沉历史、呈现生活、体现人生吧!

作者简介:曲树强,山东省龙口市人,现为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先后在《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江苏作家》《山东文学》《时代文学》《胶东文学》《文泉》《关山》等国家和省地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学作品二十余万字,曾获第十二届(2020年)万松浦文学奖提名奖,荣获“第七届烟台文艺创作奖”二等奖。

 

  • 文学之路上的虔诚朝拜者——曲亮印象记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