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浮木(2)行乞者

上次来L城市出差,还是年初二月底,比较寒冷的冬天。我抖抖索索地路过这栋雄伟壮观的大教堂的时候,就发现这位老妇人半躺卧在通往教堂的高高台阶上。当时大教堂好像没有对外开放,我不好意思走上前去,探个究竟。如今已是秋天了,风呼呼地刮着,大教堂门口三三两两的人走进走出。我又远远地望见这个老妇人。

我本准备参观这座建于十五世纪的大教堂的。我毫不犹豫地走了过去,一边想,出来的时候,可以拿出一些零钱给她。

大教堂里面真正对公众开放的区域不大,但装饰得金碧辉煌。进门走廊处,一张耶稣的画像摆在眼前,众人们可以鞠躬合掌,点燃蜡烛端放在像前,默默地祷告或者诉说自己的心事。再往里走四五步,就是大厅。大厅两侧是两座简单的售货亭,两位修女打扮的妇人在打理业务。人们可以买蜡烛或者一些纪念物,最多的是十字架和耶稣像,还有一些书籍等。不远处,有一位年轻的男士半跪在一角,细心地擦拭着一件银烛台。

大教堂里,音乐隐隐约约地响起,好似来自很遥远的天边。圆穹顶和墙壁上画满了耶稣和圣母玛利亚的画像。游客们大都静静地欣赏着。偶尔的窃窃私语让我感觉到自己还是在人间。

在左侧墙壁上有一处凹进去,里面摆放有耶稣的画像,罩着透明玻璃。一位衣着整洁干净的老妇人,亲吻了几次玻璃,右手食指在自己胸口上下左右点动,形成十字交叉,然后喃喃低语,向神祈祷。在右侧墙壁的一端,坐着两位老人,一男一女。两位老人似乎没有交流,只是抬着头,用浑浊的眼光看着游客或者是墙壁上的画像。老妇人佝偻着身子,如同一张铺满灰尘的破旧的弓。老先生一动不动,让我想起了桂林漓江艄船上端坐在烟雨蒙蒙中的老渔翁。

 

在上帝的注视下,时光在静寂无声地流逝着,如同几百年前,教堂刚建立的时候。荣华富贵,瞬间即逝,风云变幻,极尽沧海。

 

在走出教堂的时候,我取出零钱,捏在手里。行乞的老妇人在午后的阳光下依旧半卧着。我路过她,把钱放进她的装有几枚硬币的小杯子里。我不忍直视她,只听到她小声地说着什么。我下了台阶,如释重负。一个人闲逛着,逡巡在一些有几百年历史的楼房间和砖石铺满的道路上。我的心似乎不在我的身上,只是一个躯壳在漫游。想象中,我是个农夫,在街头卖着刚从地里摘下的水果和拔出的萝卜,或者我是个醉醺醺的泼皮或者无赖,在酒馆前撒着野,被人哄笑。那么做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高谈阔论著,一边喝着咖啡或者下午茶,或者一个受人尊崇的主教呢?主教一面想着怎么在上帝的旨意下拯救失散多年的灵魂,一面想着如何安排征收“什一”税?

我不知道假若可以穿越时空,我会是什么样子生存着。我们可以假如一切,但现实却总是让自己打个寒战,大多时候“黄粱一梦”都来不及做完。在另外一座至少三百年历史的教堂阴影下,有几个摆放的摊位,出售一些手工艺品和小饰物等。一位老妇人在嗖嗖的风中,站得笔直,静静地守着她的摊位前。她没有一丝笑容,仿佛是不远处被岁月蚀刻的一面砖墙。这样守株待兔,一天究竟有多少收入呢?也许,她在这里,只是为了融入到来来去去的人群之中?凄凉万古长空在,孤独终老众事哀。

 

在回旅馆的路上,我再次路过那个大教堂。此时,天已经渐渐黑了,彼此只能看到对方的脸庞。下午行乞的老妇人已经离开了。但令我诧异的是一位中年男子直直地跪在大教堂门前,面对着街道和行人。他手里举着空空的杯子。

出门在外奔波,我见过各式各样行乞的人。但直挺挺地跪在街道上的情形,还是第一次。“男儿膝下有黄金”,难道这是一个注脚么?考虑到美元并不被普遍接受,我决定把美元兑换成欧元,给他一点零钱。旅馆后面是一家俱乐部或者赌场。在检查了我的身份证后,我走进去兑换了现金,再次走出旅馆,往大教堂走去。

远远地,我看见一位年青女士把一些零钱放入跪着行乞的男子的杯中。男子迅速把杯子里的零钱取出收起,马上举起空杯。速度之快,好似变戏耍的老手。我迟疑了片刻,走过去把备好的零钱放在跪乞者的杯子里,迅速地瞅了一眼。男子消瘦的脸上,不大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我很快离开了,好像我从跪乞者的杯子里攫取了零钱,怕被他发现追赶,和我拼命。

在路上,我们都是行乞的人,无论卧着,跪着,走着……似乎施舍别人,但我感觉那是分明在给自己。前方旅馆的霓虹灯不停地闪烁着,我慢慢地融入夜色之中。

 

作者简介:关东胜,艺美网专栏作家,工学博士(美国)、工商管理硕士(美国)。曾任教于京城高校,现定居美国,从事食品安全和品控工作。

关东胜先生授权艺美网(artmcn.com)发布本文,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 美国浮木(2)行乞者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