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宪:三馀先生刘德筠

刘德筠,又名刘三馀,字葆真、号馨吾草道、前庄子、言禾、西海佛子。1957年生,山东龙口人。师承著名书法家、画家于太昌先生,国画师法一代宗师石壶先生。中国古文字民间爱好者,先后在南京、龙口、烟台、台北举办过个人墨迹展。著有《从〈青川木牍〉看隶书的产生》、《〈伯车父盨〉铭文章法赏释》、《青铜彝器制造过程,决定了铭文的优劣》、《西周厉王〈簋〉铭文浅释》、《对〈河光刻石〉的质疑》等文章。

三馀先生

作者:徐宪

龙口古文字研究学者刘德筠,别署刘三馀,字葆真、号馨吾、前庄子、言禾。他的古文字书法,师承历下大家于太昌,其画师法一代宗师石壶先生。

得师传、承师志,数十年潜修研习商周金文及钟鼓文字;窝居陋室,淡饭粗茶,不为世俗喧嚣所惑,纷繁世事不入心湖,以“甘坐十年板凳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之意志,怀抱敬畏之心去探求古文字的原始风貌。其代表作有:《从〈青川木牍〉看隶书的产生》、《〈伯车父须〉铭文章法赏释》、《青铜彝器制造过程,决定了铭文的优劣》、《西周厉王〈簋〉铭文释》、《对〈河光刻石〉的质疑》等数十篇研究成果;在陈立夫先生的感召下,经十七年之久,研究、翻译、书写出纵0.9米横300米《论语》大篆长卷,实现了艺术与经典的完美结合,惜花落果熟,斯人已逝。

先生虽成就斐然,却仍一如既往,孜孜不倦探求本真;三馀先生,可谓是芝阳卧龙之人物。

我曾问:“三馀者,其义若何?”先生言:“为他人留馀地,为社会留馀地,也为自己留馀地,谓之三馀,意为自勉尔。”可见先生,为事虔虔为人谦谦、品性如莲的君子风度。

大凡书痴者,皆孜孜以求而不群,常人不及而感惑。我亦习古文字,遇难而却步,不求深解;先生则知难而进,追根溯源,在华夏文脉之根上下功夫,为什么小小邦周能胜大邑商?殷商的契刻文,与周代的铜器铭文有什么不同?深入研究古商周奴隶封建制的森严等级,完备的礼乐规制,建筑四合、土地契约,生活饮食、祭祀奉神敬天,开疆拓土征伐表功封赏。鼎、甗、簠、簋、盂、盘、匕箸等。诸食礼器类别功用。礼祭天神为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以不同形式祭祀,伐鼓而祭为乡,舞羽而祭为翌,献黍而祭为尝,奉酒肉而祭称祭,天神祖位合祭称为。推算预演吉凶之法,商灼裂甲为卜,周摆蓍草为筮。功夫在书外,条理分明,细密繁杂的古代知识,先生乐在其中笔耕不辍,根基深固于内,书画博雅于外。

先生自八十年代初,因能写会画,供职于老共和工会,时值市总工会“建家升级”书画进企业,有机跻身于市书坛绘事;“四望楼”王衍槐先生谆谆寄语:“仆从人后,终无头绪,还是要种点自己的地”,并书《退静思藏》寄予希望;在历年《迎春笔会》上,先贤山之南、梁永卓、王衍槐、范圣年,画院院长王树枫等亲临挥毫泼墨,三馀得益良多,耳濡目染心慕手追,渐入古文字之门墙。诸先生中特别是王树枫老先生,犹善惜才,爱才,提携后学,多次携三馀同赴济南受教太昌师,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多点金石器,少点金石气”,使三馀受用至深。观三馀古文大作,浑厚俨然,令人拳拳服膺,如那鼎钟大吕。

世之嗜酒者,有酒赖,酒虫、酒鬼、酒仙不一而足,先生在诸友“酒帮”中,自嘲自谓为流觞酒徒,酒友中有酩酊大醉者,让人驮伏单车如猪待宰,口吐腌臜流于道,有醉眼惺忪内急于树下,懵懂间将腰带同系于树,与树争执于道,路人见之,皆停步嗤笑其憨。“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先生酒后亦有反戴帽子倒骑马之可鞠之态。亦有“吾将天地饮,扶杖不须归”之豪气。

人谓先生:芝阳卧龙、东莱书痴、流觞酒徒也,先生言:“谓酒徒,年轻时放荡不羁天马行空,已是过往,而卧龙者,汗颜不敢当!惟东莱书痴,咱愿受之。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不汲汲于名利,心无旁骛,于故纸堆中觅真金,淘沥灿烂华夏文明之基因,真知灼见合锦于纸,无自大之态,艺高而人谦,为德为艺,二者双馨不为谬赞。

刘德筠作品欣赏:

  • 徐宪:三馀先生刘德筠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