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乡村桂花香 如果不是这次活动,我就不会知道黄山馆镇,更不会知道馆前陈家村和这片精致美丽的桂花园。倘若哪一天跟笔友聊起来,自己一无所知,岂不就有了孤陋寡闻之嫌吗?还好,今天一行,弥补了这个遗憾。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诚然如此。 在向导引领我们前往馆前陈家村的路上,他一路自豪地给我们讲述着沿途村子各自的独特之处。我们也在他娓娓的叙谈中得知,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位于龙口市黄山馆镇西南部,仅有居住人口58户,128人。 他说,各位作家别小看了这个小村子啊,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子里不仅注重弘扬诚信品质,而且寓情月季,投入10万元,在街道两侧种植月季800余株,多种颜色相互搭配,让环境更加多姿多彩;村内有黄山馆镇第一所私塾,至今保存完好,是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村里还将一个老旧广场进行翻新,增添新的健身器材,绘制符合新时代特色的宣传标语,满足群众文化休闲娱乐需求。 看来小伙子对引领这次采风做足了功课。舒缓了一口气,他接着说,下一步,村里将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农耕文化形式,成立“古驿小农”农业开发基地,发展体验式农业,为传统农业增添趣味性。现在村里流转土地88亩的桂花园已经初具规模,以“美”为媒,引来桂花枝头“产业香”的故事,已经成了黄山馆镇美丽乡村建设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跟随着向导来到馆前陈家村桂花园,不禁眼前一亮:在这片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土地上,这方独处一隅的桂花园里,一株株桂花树正似一位位佳人遗世独立,正以一种次第花开的节奏,悄然绽放,用它独有的芬芳,编织着一个关于乡村振兴的温馨篇章,将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缓缓展开。 秋风轻拂,那些路边、树间、大棚的桂花树,仿佛一夜之间被唤醒。白色、橙红色、金黄色的花朵密密麻麻,如同点点繁星,镶嵌在翠绿的枝叶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让我们沉醉于这份来源于大自然的馈赠。这种幽香,不似玫瑰的浓烈,不如茉莉的清爽,却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让人顿觉心旷神怡。 走进桂花园,园主胥毅正打理着桂花树,和工人一起浇水、查看桂花长势。这片桂花园共占地88亩,是近4年新建设的。每一棵桂花树,都是胥毅的宝贝疙瘩,凝聚了他多年的心血与付出。 谈起桂花,胥毅如数家珍,他一脸兴奋地对我们说着园区前世今生。早先,胥毅在西城区种植桂花,但受到土地面积的限制,他一直想寻找合适的地块,新建一处开阔的园区。2020年年初,胥毅来到了馆前陈家村,一下子就被眼前的小村精致的“美”打动了。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示范区上的一颗闪耀明珠,“月季小村”“书香陈家”给人别样的乡土情怀,充满温暖、厚重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这里整洁的村容村貌,淳朴的民风民意,都让胥毅对馆前陈家村“一见钟情”。 在以后与黄山馆镇党委、政府、村级沟通时,胥毅感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工作中的“黄山速度”。从达成承包意向到签约、腾地、桂花苗木搬进园区,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在全镇上下齐心协力的帮助下,胥毅与他心爱的桂花终于在馆前陈家村安了家。 现在,经过4年的园区改造、建设、发展,桂花园已经初具规模,也逐渐扩大了知名度。优美的环境、馨香的桂花,吸引来了络绎不绝的赏花人、购花人,桂花枝头“产业香”经济,正在勃然兴起。 “这其中真是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我们园区的人都是亲自到园区建设的最前线、最苦处。我现在用坏了一台挖掘机,又买了一台,加上推土机、吊车、运输车等机械,每年油费都三四十万元,好在有党委政策大力的扶持,有村里村民无私的支持,我们现在也算苦尽甘来,反正是熬出个头儿了。”胥总领我们前往品种培植养育大棚时,颇为感慨地说,语调里有些哽咽。 一路说着,来到了大棚,有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现在园区经过引进、嫁接、培育、创新,已有银桂、丹桂、老金桂、四季桂、九龙桂、天香台阁、檀香月桂等20余个名贵桂花品种。小型桂花树的价格从100至2000余元不等,大型苗木的价格相对较高,依据品相、品种、树龄,最贵的能达到二十余万元。即便如此,桂花独特的芳香和美好的寓意还是吸引了众多游人与客户慕名前来赏玩求购。 感受着工作人员语气里透露的骄傲,我们近距离地嗅着花香,赏着花艳,发现桂花的花蕊也藏着无比的努力与坚韧。小小的花朵,细细的花蕊,即使在微风中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散落,却依然顽强地绽放,将最美的一面在最好的时刻留给赏花恋花的人们。我不由地想: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如桂花一般,如花蕊一般,无论环境多么艰难,都要坚持自我,让美好与希望流芳人间。 一般来说“八月桂花香”,桂花的花期是时节性的、短暂的。与众不同的是,这里的桂花达成了四季可观赏,近乎全年有花香的愿望,只要你有闲,来到此处都会有收获。在培育新品种的同时,胥毅还通过多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严谨地精心研究、大胆地精心改良,让南方习性的桂花走出温室,抗寒性大大提高,在零下15℃的户外依旧可以坚强存活,将桂花傲雪凌霜的念想变成了现实。 坐下来交谈的时候,正是午后最好时光,淡淡的暖阳透过顶棚优雅地照在圆桌上。一起陪同的老书记热情地招呼着我们:“贵客,快坐、快坐,尝尝没打农药、没施化肥,全靠人工种植的茶叶、花生和葡萄。”一边说着,一边把杯啊、果子啊往我们眼前推着,让我们在这一刻找到了民风民意淳朴的最好解答。就这样,闻着桂香,品着茶香,尝着花生与葡萄的甜香,体验着随行人员浓浓的乡音乡情,我竟心存奢望:如果有一天,咱也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过上一把这样舒适舒心的日子,岂不快哉? “这个大棚吧,原来是个养鸭场,到了气温上来的时候,那个味儿啊,想想你们也知道。老胥经过改造处理,整成了这个模样,又好看又实惠还实用,是个人才,不得了啊,我们村及周边村都对他很感激啊!”老书记的话语把我拉到了现实中来。 “书记,你太客气了,我还得感谢你与村里的帮助呢”,胥毅接着对我们说:“村里真的很给力,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也会好好回报村民的。我现在做桂花产业链的同时,还想做一做精品农业。你们喝的茶,吃的葡萄与花生,都是正在尝试着做纯手工的传统农业。除了不打药、不施肥,我连除草都是手工的,既能用一些劳动力,给村民增加点收入,又能保证纯绿色无添加,何乐而不为呢。回头条件成熟了,我会再跟政府和村里承包适量的土地,扩大规模,慢慢地持续发展吧。”胥毅很有节奏地说着,用力地挥了挥右手手臂,眼里写满了坚定与执着。 就这样一直被他们感染着,看着不断从外面走进参与话题的村民,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开心与幸福,都在给我们诠释着桂花园给村里和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土地闲置,村民们收入来源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生活也简单无聊。然而近年来,胥毅的加入,村里依托桂花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并设想进一步引进桂花深加工技术,制作成桂花糕、桂花茶、桂花精油,甚至桂花酒等产品,不仅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也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村里的环境美化了,旅游设施完善了,每年金秋时节,游人如织,在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激发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保护意识。 镇党委、镇政府也抓住时机,依托桂花资源,发展桂花资源,通过举办中小学桂花园研学游、市民桂花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并邀请专家到村里对桂花产业问诊把脉,将桂花经济与乡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如今的桂花园,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五万元的收入,还带动了村周围几个村的闲散劳动力就业,他们也可以通过在桂花园打工获得收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过上了稳定富足的生活。桂香四溢,宜人宜居,昔日的贫困村实现了向“月季书香桂花村”的华丽蜕变,成为了黄山馆镇乡村振兴的典范。谈起来,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自豪地说:“是政府,是胥总,是桂花,让我们又多了一把发展的金钥匙。” 最后,我们一行走过“为人民服务”桥,来到一大片尚未完全开发的平地。胥总说:“未来,桂花园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规模以后,我要清理一下这条河,在平整处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免费的群众大舞台,让周边甚至更多的人参与到我的‘桂花产业精品农业区’建设中来,共享土地流转给我们带来的红利,打造出一张全国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看着他并不魁梧高大的身躯,听着他简短朴实的话语,我的眼睛竟然有些湿润了。总有一种震撼,让我明白伟大的力量,只有伟大的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总有一种感动,让我懂得岁月的静好,是因为英雄们在默默地负重前行。带着这份深深的震撼和感动,我们终于依依惜别。我知道,今天只是开始,我与馆前陈家村桂花园的故事还很长很长。 返程的路上,桂花的美,桂花的香,交织着桂花人的魅力,已经融入我们的身心。我感觉,跨越时空,桂花就这样芬芳如初。在城市的喧嚣中,无论是行走在街巷,还是徜徉于公园,仿佛那幽幽的香氛氤氲,总能唤醒我对往昔的依恋,唤起我对明天的向往。在这个季节,守住一缕袭人的桂香,就守住了秋天,守住了四季。 飘香的桂花哟,既是自然之美的展现,也是文化传承的延续,在我的笔下,更是乡村振兴最真实最珍贵的生动注脚。它告诉我们,每一个看似平凡无奇的生命,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每一片被忽略的土地,都有可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馆前陈家村以桂花为媒,以文化为魂,让古老贫穷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祈愿桂花之香,飘向更远的远方。 今天,在这个桂花飘香的时节,我虔诚地倾听花开的声音,心中给馆前陈家村,给桂花园吟诵着最真诚的祝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今日胜春朝。桂花开来千重艳,诗意至处万里香。 作者简介: 于云福,政协第七届烟台市莱山区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理事,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日报 人民号》《中国教育报》《凤凰网》《中华网》《中国青年作家年鉴》(2017—2018)《今日诗界》《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山东教育报》《当代散文》《西部散文》《草根文学》《北方文学》《烟台日报》《诗海听涛文苑》等各级报刊、平台发表散文、诗歌、文评等作品。 赞 0 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