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光:天壤间”开幕式在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BTAP举行

3月15日下午,“刘旭光:天壤间”在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BTAP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来自不同地区的的嘉宾、艺术家朋友、媒体朋友、学生们及策展人等冒着大雪出席了开幕式。

在東京画廊+BTAP总监田畑幸人主持下,策展人冯博一发言,嘉宾管怀宾致辞,艺术家刘旭光介绍了创作情况。

 

开幕式现场,冯博一(左一),迟丽萍(左二),田畑幸人(左三),管怀宾(右二),刘旭光(右一)

 

.
.

 

艺术家自述丨刘旭光“维层空间”

“维层空间”的核心理念是:大脑具有多维属性,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创作者能够摆脱现实困境,在其中穿梭,关联艺术各阶段的发展,融合宇宙认知、哲学思考等,从多层面拓展审美与艺术表达的边界。

然而,我们置身于世间,日常总是面临艰辛与困惑,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唯物和唯心、自力和他力在我们的心相中觉醒,不受意志驱使的三度空间,成为我们生命所依存之处。

 

刘旭光在《墨目》展览现场

 

生活在这个世界,人们会陷入怪异的循环体系,精神上愈发痛苦,体力上也倍感疲惫。所以,我们越依赖现实,就越容易走向期望获得事物的反面,并且总会脱离真实而变得愈发畸形。

在创作状态下,一旦摆脱现实的困境,创作者便会发现自己在多维空间中穿行,又仿佛在梦境空间里游戏,自我主体的时间、空间、行动以及主观与客观都交融在一起。此时,绘画创作变得自由,对空间关系的把握自由了,笔下的叙事感觉也自由了,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墨塔》布展现场

 

进入自由状态,创作者便能知晓其美妙之处,梦境中作用的事物会还原到现实。此时,我们的精神思维再度与自然交互,创作需求促使我们融入巨大的自我认知空间。

在我们的现实中存在一个大循环。这个循环从人本体出发,将对人物和事物原形的视觉经验观察,引入到艺术家创造图像、识别形体的感知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在现实状态中构造物体形态;第二阶段是从原形中抽离出来,完成形式上的造物;第三阶段是在抽象表达理念的层面。绘画中都会涉及到这些阶段,而以上这些阶段便构成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轨迹。

若要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进行思考,就必须深入了解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相关问题。带着当代艺术的观念去碰撞上述三个阶段的问题,碰撞古今哲学的问题,如此才能进入多维空间和当代艺术的领域,激活创造力的能量,使审美标准在跨维度中穿越,拓展生活的世界,形成自我。

 

《墨塔》布展现场

 

似乎一直在强调用当代艺术视角来认知当下,唤起我们尚未抵达的目的地,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觉语言领域。新的艺术形式往往需要艺术家去阐释,也就是说,在尚未得到应有的认知时,艺术家就要多付出些努力,必须站出来为当代艺术进行辩护。

尽管我们不懈努力,但当代艺术在发展中不断面临来自外界的误解和质疑。这促使我们反思当代艺术的整体发展环境,进而发现,“当代艺术”这一概念在当下被滥用了,它混淆是非,走向一种偏执,成为了非核心本体追求的代言。这种现象需要我们警惕,或许是因为我们过于宽容,致使观察视角出现了偏差。

然而,当我们在当代艺术的困境中探寻出路时,不妨将目光投向更为广袤的领域。艺术创作可从宇宙获取灵感。从宏观层面看,可借鉴宇宙膨胀、星系碰撞融合、星云形态与色彩变化;从微观角度而言,可探究原子、分子的排列组合。引入时间相对性、空间无限性等哲学理念,能够打破传统思维定式。运用象征宇宙元素的材料进行创作,同样是对宇宙的深度探寻。

 

《墨塔》展览现场(局部)

 

实际上,艺术的核心在于拓展对宇宙的认知。当意识到精神宇宙的广袤,星群星系中那些看似尘埃的微小星体,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便是创作契机。艺术创作应像科学家探索宇宙一样,主动与哲学对话,完成对当代审美的挖掘,其意义远超视觉图像本身。

以上所谈到的是我们艺术家的工作,确实艰巨繁重,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其实,当我们从维度中解放出来,如同在梦里脱离了地球的引力,在精神的太空中翱翔。在富有诗意的描绘背后,持久的艺术光芒,在艺术家的努力下,使我们能够辨别视觉内部的美学关系。艺术的史学观和审美的脉络逐渐清晰可见,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至善之光即将来临。

 

《墨塔》布展现场

 

我们也可以说,瓦萨里的史学观奠定了艺术史的发展方向。丹托也是在史学观的脉络上提出终结论,警示我们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要注意到后现代主义之后的问题,“艺术何去何从”又摆在了艺术家面前,他的理念引领了时代的步伐。

所以,我们如今能看到关注艺术发展的重要性。当代艺术的问题成为哲学的问题、观念的问题,也成为艺术的本质问题,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思想极为相似。艺术创造观念与事物形态和文化符号相互转换并回归视觉,丰富了当下的艺术语言。

强调艺术的理念就是强调主观意志。技术手段总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更新,当自力与他力合一时,“自我”便会形成,在人格的现实中发现真实和美,追求艺术的动力也由此产生。

 

墨塔  装置作品  磁条、木材、墨、黄河沙土等  360xΦ400cm  2025

 

这样一来,“观念的问题”与“语言问题”在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中,获得了与外在世界的碰撞。观念的迭代与思辨,带来了进入“当代”的契机,为此,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工作变得更有自信。语言与行动交织,在当代艺术的规则中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功能,产生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获得与自我对话的机遇,获得新的体验和经验,并无私奉献给世界。

如今,把握批判精神至关重要。对峙的结果会激发出新的思想火花,让我们获得观念中的思维意识。今天,视觉形态的意义成为艺术创作的动力。我们所感受到的当代艺术,其震撼力让人重新审视当代艺术思维领域与美学范畴的关联,拓展了当代的审美维度空间。

 

刘旭光

2025年1月15日

  • 刘旭光:天壤间”开幕式在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BTAP举行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