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绘清明——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作品展

乙巳清明,万物在春风里吐纳呼吸。当柳枝蘸着烟青在宣纸上洇开,当诗行穿越千年与海风相逢,这个承载着慎终追远与万物清明的古老节气,通过文艺语言在当代的显影。

本次线上文艺作品展呈现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部分会员的书法、绘画、摄影、诗歌等作品。墨痕、光影和词汇勾勒出二十四节气的骨相。杜牧的"路上行人"正穿过金石书法的时空甬道;水墨丹青间,春茶与柳枝在素绢上氤氲着时令的呼吸。镜头捕捉时空剪影,是写给天空的草书;诗歌里飘散的杏花酒香,让四月的雨丝都有了平仄。艺术家以笔为犁,深耕着传统节气的沃土,让那些蛰伏在《月令七十二候》中的古老物候,重新在当代艺术的肌理中抽枝发芽。这场展览不是对传统的标本式陈列。

当笔墨与镜头对话、当光影与写意共生,我们分明看见:清明不仅是追思的香火,更是永不停息的文化生长。那些沉淀在节气里的东方智慧,正通过艺术的嫁接,在钢筋水泥的缝隙中绽放出新的年轮。

 

牟国庆 楷书“清明即事诗”

 

牟国庆,1963年出生于山东栖霞,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别署木公、老木,号大我山人,斋号永和书屋、逸斋、金石甓馆、石金室。先后担任烟台日报社编辑、艺术专刊部主任,艺术专刊主编,晨报副总编辑等职务。现为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烟台市文联主席团委员;烟台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烟台市楹联家协会理事;曾任山东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烟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刘志刚 摄影“再回首”

 

取景框里,褪色的青砖与潮湿石板路在晨雾中苏醒。我等待七分零九秒,那个小男孩突然闯入画面。快门按下的刹那,男孩的影子与童年记忆在墙根处交叠。画框轮廓开始晃动,像被雨水洇开的旧照片。我蹲下身抚摸剥落的墙皮,突然明白童年的奔跑永远追不上消逝的屋檐,但按下快门的瞬间,那些老宅特有的霉味与煤球炉的温度,终究在时光的褶皱里找到了栖身之所。

 

刘志刚 摄影“往日”

 

刘志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烟台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工商学院半岛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胶东非遗研究中心主任。

摄影作品“东方一绝――海草房”(组照)曾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举办的“人类贡献奖”国际民俗摄影大赛三等奖;该作品系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该片并被英国BBC广播电台拍摄电视专题片《美丽中国》选中。此外,在韩国举办的第八届国际摄影大赛中,作品“永远的海草房”和“海阳大秧歌”分获二等奖和优秀奖。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国际摄影艺术交流展中作品“岁月流逝足迹深”入选参展。在全国各项摄影比赛中获奖30多个。出版专著两部《探访中国稀世民居――海草房》、《中国稀有民居――海草房文化遗产探究》。专题图文、文章曾在《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文化画报》、《人民画报》国际版,欧美版、《中华遗产》发表。

 

谭鸿斌 国画“山水”

 

谭鸿斌,男,1974年1月生于山东烟台。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为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福山书画院院长、福山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瀛社社员、中国齐白石美术研究院理事。

 

宋术成 国画“玉兰花开”

 

清明时节,玉兰花儿开。拂去尘世的喧嚣,最先听到春天脚步声的是玉兰花,她是一首素雅的诗,优美的花型,洁白的花色,不受尘侵,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纯洁。玉兰花儿开,开得幽然美妙、安安静静;散发着淡淡的香,忽远忽近。在赞赏的眼神里,适可而止,顺其自然,收放自如。敬畏生命轮回,成就自己,成全别人。

宋术成,1966年生于蓬莱。正高级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齐白石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山美协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刊于《中国书画》《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中国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法报》等五十余家报刊;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主办的展事并获奖;出版有《宋术成作品选》《与美同行》;中国教师报》《书画山东》《美术报》《教师报》《当代教育》《山东教育报》《山东经济研究》《烟台教育》等报刊有专题介绍。

 

王成锋 国画“玉兰”

 

王成锋:署名少三成锋,字墨冰,号三知斋主,开办三知斋画廊。现为全国规范字书写注册教师、全国书法优秀辅导老师,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现任联海书画社社长、烟台海峡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郑涵 草书“王禹偁清明诗”

 

郑涵 隶书“好风碧砌七言联”

 

郑涵,男,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烟台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莱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彭筱飞  国画“静夜思”

 

中国画作品《静夜思》是我2024年创作的一张作品,创作灵感源于对李白同名诗作的反复品味。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远山上映衬出一抹银色,诗中的情境与现实交融,激发了我将其视觉化的强烈冲动,在技法上我运用岩彩表现夜景山水,同时通过加强对比把山中建筑物的光感塑造出来,试图通过画面,传递那份跨越千年、共通于人类情感深处的思乡之情,最终这幅作品在第六届山东省青年美术大展中获优秀奖。

彭筱飞,1988年生于山东广饶,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烟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烟台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烟台油画学会会员,烟台现代画院画家。

 

刘德筠 篆书“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刘德筠,又名刘三馀,字葆真、号馨吾草道、前庄子、言禾、西海佛子。古文字民间学者、书法家。

 

崔玉春 篆书“鲁迅诗”

 

崔玉春 字小轩 号“友竹居士”。1953年出生于青岛,山东龙口人。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烟台市书刻艺术家协会理事,龙口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文化部“文华阁”书画院书画师。

 

刘善武 隶书“桃舒清景,燕舞祥辰”

 

该联描绘出清明时节生机勃勃、祥和美好的画面。“桃舒”展现桃花舒展绽放之态,寓意生命的蓬勃与美好,“清景”点明清明独特景致,透着清新明朗。“燕舞”刻画燕子欢快飞舞,象征活力与灵动,“祥辰”则强调清明不仅是追思时节,更充满祥瑞希望。

整体对联从不同角度勾勒出清明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氛围,一扫传统清明的哀伤阴霾,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情感,传达出对生命的礼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刘善武,男,山东龙口人,转业军人,现供职于潍坊市信访局,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见于《青少年书法报》、《大众日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及网络媒体;先后有原济南军区《前卫报》、《淄博晚报》,潍坊《浞水文化》作专题介绍。百余幅作品被济南军区第三批赴南苏丹维和部队作为礼物赠送给国际友人。

 

徐宪  甲骨文“介子推清明诗”

 

徐宪,甲骨文研究爱好者。

  • 笔墨绘清明——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作品展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