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戏天天见
与孩子聊天,她说,我怎么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叛逆期。回想一下,好像是,究其原因可能是从小被“散养”,反叛的几率因此也少了一点。由于工作原因,自己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对孩子的要求只有三点:一是不准撒谎;二是不准说脏话;二是不准偷别人东西。其他的基本没怎么要求。你还叛逆啥啊?
从会走路开始就在小区内到处晃悠,与邻家女孩邻居们被称为“黑白双煞”。上学后,从来没拿过“双百”回家,至今家里墙上的奖状不足10个,与学习有关的也只有一个“进步最快奖”,其他的都是些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各种学习补习班不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孩子自己选择的舞蹈、钢琴班,必须保质保量完成,这反倒成为日常冲突的导火索。
七岁的时候,就自己跟团去云南旅游,回来累得够够的。发誓再也不跟团玩了,没办法只能我亲自出马陪她。初中以前,放假时间基本都在街上、国内各景点飘着,有时甚至会帮她请假。慢慢地自己学着订酒店,规划路线,变成了一个小驴友。
实在玩的没意思了,就读点书吧。买书不限制,每周都带她逛一圈书店。小学开始,这平均一周将近一百大洋的书钱也是个不低的消费,后来只能改到网购为主,书店为辅。记得有一年,仅仅在当当网就消费了2800多的购书费用。经常买完书后三、四天就告诉我没书看了,我也就纳闷了,从来也没见过你小子老实坐着看书,怎么就看完了?有时,就故意跟她讨论一些书的内容,发现无论提到哪部分,对于细节都可以直接讲出来。好吧,我也就不跟你计较了,继续买给你。
书看了不少,但是学习一直就没见长进。上初一时,26个英文字母竟然记不全,小九九更是张口就错。上课时,看课外书更是经常被老师批,学习不咋样,但确能经常组织一批男同学搞点小事情。作为家长也经常被级部的教导主任约谈。初中学生分流时,老师竟然找我商量带她回家,担心可以上高甲班的她影响其他个别需要分流的学生不离校。
面临升高中时,一家人非常正式的谈了一次有关方向的问题。作为父母,我们支持也尊重了她的选择,这也意味着她需要背井离乡,不再有父母的庇护。诚然,要过上有意义的成年人生活,一个人有必要成为一次孤儿,这种经历无论是对父母、对孩子都是一种痛。在中国文化中,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伸,控制是本质,但是,引导比指导更重要。引导孩子认清自我,准确定位,作为家长应该明确你需要孩子有生活还是生存的能力。
龙应台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作为父母,让孩子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并为之坚持、努力,我们担心孩子一事无成,却不应反对孩子年少轻狂。有些认识,哪怕是简单的尝试,也需要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体会。这样他们在进入人生的丛林之后,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从容不迫,获得属于自己的尊严和成就感,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
作者游戏天天见授权艺美网发布本文,转发请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