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当代油画语言研究展”即将在今日美术馆开幕

展览名称:融——当代油画语言研究展

开幕时间:2017年8月19日星期六16:00

展览时间:2017年8月19日——9月10日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2号馆(北京市朝阳区CBD中心百子湾路苹果社区)

策  展:当代油画

主办单位:当代油画、今日美术馆

承办单位:北京龙吟雅风视觉艺术中心

协办单位:北京盛世歌雅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香港人民艺术出版社(香港)、当代艺术杂志社、深圳市共生艺术有限公司、北京胤湃景晟广告有限公司

出版单位:安徽美术出版社

战略合作:今日美术馆、德国伯恩当代艺术馆(德国)、地球村美术杂志(日本)、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日本)、法国亚洲艺术家联合会(法国)、大象艺术空间馆(台湾)、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厦门艺术博览会、安徽美术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中国美术年刊、当代艺术杂志、田汉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东方文化艺术团、宋庄艺术论坛、北京盛世歌雅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深圳市共生艺术有限公司

参展艺术家:

Ⅰ 传承经典

冯法祀、马常利、杨松林、宋惠民、刘秉江、路璋、张祖英、曹新林、文国璋、林俊生、买买提·艾依提、钟耕略、罗章才、郭北平、李坦克、吴银杉、刘孔喜、骆根兴、雷淑娟、刘建平、梁爱平、王嵬、高山、胥肇平、王明月、忻东旺、羊羔、童敬海、宋克、杨丽君、丁胜利、冷军、刘勐、朱世琴、安静、白建涛、徐志明、刘烨、刘晓强、张峰、蔡杰、郭福篇、达娃扎西、赵霞、牛浩东

Ⅱ 东方意蕴

汪诚一、闻立鹏、赵友萍、庞壔、宋贤珍、鸥洋、洪瑞生、鄂圭俊、若瑄、杨大全、杨晓康、赵开坤、徐福厚、陈敏、王辉、王彦文、段正渠、伍盛、杨参军、沈国荣、刘文星、贾跃民、邹光辉、马志明、刘工、余素政、廖学军、曾文、张亚伟、黄少鹏、柯萍、张培均、杨舟、赵培智、杨继锋、林卫东、纪雨彤、张洁、吴鹏举、杨朝雨

Ⅲ 话语转型

唐近豪、应天齐、龙全、张炀、毛毳、胡赤骏、布日固德、陈明华、孟禄丁、方力钧、张永胜、张方白、沈敬东、杜建奇、张闯、杨海、牛方、李剑芳、陈曦、赵尔俊、许东生、罗清、严智龙、马永强、唐华伟、冯相成、王海东、翁道胜、林琛、胡宗祥、秦蓁、康正昊、魏颖、刘宇轩

油画艺术的语言结构本是建立在西方人文基础之上。彼时的西方世界发明了“油画”作为他们的视觉文本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也可以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油画艺术承载了可视性的西方文明,就如同古老的中国选择了水墨与宣纸承载视觉形象一样,对应着彼此观看世界的方式、哲学观以及文化。

一个民族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就会形成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就产生了文化的民族性;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必然接受和融入别的民族的文化,这就产生了文化的时代性。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既统一又矛盾,缺一不可:继承传统文化是保持民族性,而吸收外来文化又赋予了本体文化的时代性。通过对艺术史(或者文明史)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以上特性。东西方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交流中不断吸收对方的文化而产生新的文化,尽管彼此的融入并没有消除各自本体文化的民族性,但正是由于新文化的产生开创了新时代,使人类文明的边际不断拓展并持续进化。

时至今日,作为西方舶来的油画艺术,裹挟在近现代西学东渐的这股时代大潮中,在中国的文化土壤生根发芽,历经百年而根深叶茂。油画艺术深深地融入到中国文化中,已成为中国当下重要的艺术门类,参与着中国现代文化的整体建构。

“笔墨当随时代”,指的是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应当随着时代的更迭而变化,而源自西方的油画语言又何尝不是如此。“融:当代油画语言研究展”以艺术史为背景,观察油画语言随着时代的演进与递嬗:通过参展油画家的集体视觉文本,让我们看到了文明的画卷依次开启——抑或上一个时代的终曲往往孕育着下一个时代的序曲。

中国油画家将本民族的传统绘画语言与文化习惯创造性地融入到油画语言中,使中国油画具有了中国文化的意象精神,赋予了中国油画东方意蕴,同时中国油画家的传统文化基因在油画语言中凸显出来。中国意象式油画的独特气质,不但丰富了源自西方的油画语言,还将引发许多在文化上值得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部分参展艺术家作品欣赏:

杨晓康-油画-静静的聆听-80X80cm-2015

杨晓康-油画-新疆姑娘-80x80cm-2015

在记忆与想象之间,在欢乐的音乐中,在轻快的舞步里……脑海里不断涌现出人们的快乐面容和各异的舞姿……想象与灵感像潮水一样迸发而出,又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激荡的情怀随之一起宣泄在画布上……夸张、变形、重组!将中国元素与西方绘画融合,打破时空的约束,打破常态的观察方法和常态的思维模式,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在个性化创作中进入自由王国。在艺术表现中营造心灵之意境,不断地超越,真真切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自己一个梦。

赵开坤-油画-长白岳桦林-150x110cm-2007

赵开坤-油画-中国园林系列之网师园-150x100cm-2014

赵开坤先生1978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并在学院执教多年,是学校的终身教授。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家,他传承了吉林艺术学院深厚的学脉精神,在油画教学中,以师者风范,身体力行、佳慧厚学,培养出大批的美术专业人才,在吉林省的美术教育领域贡献卓著。作为油画家,他一生亲近自然,以自然为师,以画写意为风骨,开拓当代油画的表现语言,形成了朴实厚重、气魄纵横的个人风格,在中国风景油画领域独树一帜。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越来越多的油画家以融合中西为前提,回溯民族文化本源,将中国画的传统写意精神融入创作。开坤先生作为其中重要一员,以写意笔法描绘自然景物,完成了心灵与自然的对话,写意精神代表着开坤对自然与生命的礼赞,对艺术审美的极致追求。

——郭春方(吉林艺术学院院长)

徐福厚-油画-大龙门之二-60x80cm-2017

徐福厚-油画-大龙门之一-60x80cm-2017

现代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工业革命以来,或者说艺术上从波德莱尔诗歌《恶之花》以来,艺术史的进程,由表达人类共同价值到自我表现,表达现代性双刃剑之下人的生存困境,已是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这是意象油画必须面临的精神背景之一。当代性作为意象油画的精神背景,各界对其概念的规定和描述各有不同。此外,对人当下生存境遇的密切关注,以及坚持思想独立、精神自由的特征,创新性、多样性及直率性特征,这一切也应该是意象油画不可不面对的精神背景。中国传统文化无疑也是意象油画的精神背景。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生存观念,是不同于西方罪感文化的东方乐感文化的观念;然后中国传统的整体感悟型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也与西方不同。

陈敏-油画-蒙山春意-80x70cm-2017

陈敏-油画-蒙山绿影-80x60cm-2017

画了这么多年的画,我觉得我的每幅作品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总想把它们打扮成世界上最漂亮的孩子。也只有孩子漂亮了才能博得别人的眼球,进而才有可能去征服他,使他与你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绘画一不能养家糊口,二不能救民于水火,但我就是喜欢,能够在画布上随心所欲地尽情涂抹、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便足矣,它是我离不开的精神食粮,我的喜怒哀乐尽显于此,值得我穷尽一生去追求!

王辉-油画-黄河绽春-70x100cm-2017

王辉-油画-双水村的桥-60x80cm-2017

几十年的接触让我感到,王辉先生是大气之人,虽为南人,却有北相,这个相是内在的气质,既具磊落大度,又具朴实内秀。这既使他在油画界有牵情宽广的人脉人缘,又使他在作品中充分显露出他的人格与性情。王辉先生形成雄健大度的艺术风格,我以为是在艺术创作表达中充分彰显“由内而外,明心见性”这一基本原则,这也应该是中国写意油画家能够具有文人气质的重要特征。北宋苏轼的“士人画”概念,晚明董其昌的“文人之画”之说,至现代画家兼理论家陈师曾更指出:“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的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又说:“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晨微(艺术评论家)

王彦文-油画-春天风景之一50x60cm-2013

王彦文-油画-遥望祖山35-50×60cm-2017

成名、展览、出版、获奖,是一个真正画家的一生追求。有些画家竭尽全力、省吃俭用、拼搏终生,活得难免有些尴尬,成为大画家的并不多,努力一辈子而没钱、没名的有很多,穷苦画家古今有之,而为什么没有人说“穷苦官员”呢?画家往往因为清贫而桀骜不羁。有人说“人生苦短”,也有人说“人生如梦”,无论说什么,选择画画就是“苦梦”,这种梦时间长,“春眠不觉晓”,让你自己最后不知所措。画画是好是坏,无可论是非,你把绘画当成理想,奔跑追寻一生,是个精神的富有者,享有贵族的傲慢和坚守,不用别人说什么,自得其乐足矣。

段正渠-油画-灯-160x100cm-2016

段正渠-油画-棍子-160x100cm-2016

小时候,每到傍晚母亲就会让我跟着姐姐到村口接在外乡上学的大哥。远远地看着过来一个人,近了、近了,却不是;远远地看见又过来一个人,近了、近了,却还不是……黄昏的土坡,就是个等谁的样子。25年前,我第一次从河南去了千里之外的陕北,从此我开始变得充实。寒冬的夜路,坍颓的城垣,温暖的灯火,凄厉的歌声……使我想起了“演义”“传奇”里读到的英雄故事,感受到了邻居丑爷大鼓书中说唱的蛮荒诡异,人与人的亲近,也使我跃回到儿时生活的那些年代,看到人的真实。这些于我既亲近又神秘,于是我便有了很强烈的表达企图。我开始依托它们找回恍惚的记忆,编织梦想和故事,在似是而非的场景当中,与自己虚拟的事件彼此吸引。就像小时候在村口迎接大哥一样,远远走来的一个个都不是,而在远处看来仿佛都是。

伍盛-油画-城-150x108cm-2009

伍盛-油画-杳雪-100x80cm-2012

我绘画的兴趣一直都在描绘和江南有着密切联系的事物上,如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柳岸荷塘等。我认为这些能很好地表达我的内心情感。江南的宁静、简单和肃静带来的美感始终是我在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我在创作的开始会有一个很简单的草图,它的作用只是注解想表达的意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地转换。开始想的东西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反复描绘的过程中,有时画面肌理和笔触的不同呈现,却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随着画面的不断深入,我会更加注重内心对物象的感受和画面整体所呈现出的气韵。为了这些,我会舍去可有可无的细节并对物体的造型进行必要调整,以期和自己内心相一致。往往此时的画面和现实景物已相距甚远了。我认为这就是心灵的物像,它已经有自己的生命了。

杨参军-油画-陈杰像-100x80cm-2012

杨参军-油画-胡明强像-100x80cm-2011

从塞尚,到贾科梅蒂,到莫兰迪,一直到今天还活着的一些画家,他们是具象表现绘画”的先驱人物。而具象表现绘画这个理念,具有无先验的看、寓意综合、未完成性等特点。这三点,其实第一点强调的就是:画家一定要把已有的框架给悬置,现象学叫“悬置法”,然后再回到观看事物的那个源头。这是一个姿态,就如同我调侃自己是个婴儿,我是个52岁的老婴儿!这个姿态是现象学的姿态,这个姿态也是我们要建立新东西的起点。

沈国荣-油画-云林高士-160×80cm×2-2014

沈国荣-油画-云舍画谈、云舍琴谈-160x80cmx2-2017

我近年来创作的系列油画完全改变物理性的光影关系,而尝试用“哲学之光”——“虚室生白”来表现光感。在画面的处理上能虚的尽量有序地虚化。同时对有些微妙处尽量画到净之又静,使画面整体上有光而和雾、虚而有明的意象之光。这样无疑使画中文人故事少了点写实味,却在不经意间生发了诗意和禅意,也似乎更接近心性上的真态。随着“光”的改变,“色”也淡去了色相,变得简淡、潇散、温和,不过并不落魄,恰好用来表现我梦中那些漂浮已久的文人故事。用色的最后,我喜欢听孔子的话——“绘事后素”。圣人就是不同凡响,微言大义:知素守彩,山外现山。庄子之“白”让我明白“无”之妙象;孔子之“白”让我明白“有”之妙用。

  • “融——当代油画语言研究展”即将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