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信息时代的艺术感知

 

信息时代让人们对日常生活有了新的感知。对艺术家来说,信息时代带来许多新的视觉体验,其中最为敏感的是图像的变化,尤其表现为微信图像传播蔓延的快捷与丰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用新的语言来表现他们在信息时代的感受,这可能是超越文化边界和具体生活境地的一种艺术现象。今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都逃离不了信息的包裹和冲击,对已经有过的艺术表达观念和方式,具体到表达的语言形态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中,中国艺术家遭遇到更突出也更强烈的图像的影响与挑战,因此信息时代的图像创造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新课题。

这些年,袁文彬和艺术家同仁们经常在一起写生、采风和讨论艺术,他就生活和工作在我们中间,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又独辟蹊径,不断寻找他自己表达世界的方式。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非常敏感于外部世界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一般生活景象或自然景象的变化,而是这个世界信息传播方式影响人们生活状况的变化,所以在他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信息”二字已经成为他探索的主题。每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我都有一种新颖的感受,看到他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思考和表达方式,他试图用绘画语言来表达我们这个时代所发生的新变化,作品充满了生活的细节与质感,尤其是侧重通过生活的表象揭示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特征。如果一个艺术家能够真正站在时代之中,又比别人更加敏感,特别是有自己角度的去感受外部世界的变迁,然后把这种感受在艺术的造型和语言中体现出来,这就是一种新的真实或者说真正的真实。文彬新近的作品“朋友圈”和“墙”这两个系列,探索的就是一个主题——微信时代的图像。

我们今天的生活体验都离不开手机,离不开微信,微信成为我们理解感知和认识世界一个崭新的窗口。微信中所呈现的事件、故事和人物把我们与具体的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但是,在微信中所传播的信息又是杂驳的,甚至是碎片化的,在这样一个十分具体十分丰富又十分复杂的信息图像世界面前,文彬单刀直入,抓住了“朋友圈”这个领域,用大量的肖像画作品来反映他的生活、情感与思想交流的网络。他的这批作品,最鲜明的特征是富有感受的独特性和表达的直接性。在“朋友圈”作品中所呈现的都是他的朋友,“朋友”这个概念在今天也预示着人们交互交往的关系,原来本不熟悉的人们串联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微信群体的图像谱系。以往我们谈“群体”这个概念,是以社会身份比如职业、年龄和阶层来进行区分,但在微信时代,朋友圈所串联起来的群体有了一种崭新的结构。看文彬的这批作品,既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又看到这些个体之间所共有的精神面貌,特别是他们的神情,因此他的这批作品为我们感知身处的时代提供了新的途径。微信时代的许多信息处于可信与不可信之间,“圈”里的人物形象又是真实存在的。有意思的是,文彬并不在于表达一个个具体的真实的人物,他用具象的方式来描绘他的朋友,但实际上他表达的是这些朋友在微信时代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即时”的相貌。自古就有通过肖像来表达人的经历和人的精神世界的传统,文彬的朋友圈肖像,既与传统的肖像方式有学理上的关联,更多的是在建构一种新型的人的存在形态。所以我们可以把他的这批作品看成是肖像,也可以把他的这些作品看成就是信息本身。这大概就是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在真实的世界和艺术的世界中穿行的一种表达。

信息的真实性与虚拟性关系是非常有意思的命题,我们每天都需要信息来充填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但如果我们一味的相信信息的真实性,可能就会陷入许多困惑。微信中的信息就在于你可以全信,也可以部分的相信。你可以把它当做纯粹的信息来接收,也可以把它当做与自身无关的一种过去,把这种感受落实在绘画的图像中却不容易。我看文彬的这批作品——尽管我也熟悉他画的部分朋友,他们也是我的朋友——但是我仍然认为,文彬其实是在用“陌生化”的方式去处理微信朋友圈中的图像,在“放大”的造型中,各种人物悉数出场,如同拉开舞台帷幕的亮相。

绘画在今天的确需要与真实的生活产生关联,由此引发大家的共鸣。有时候绘画就是在打开一扇新的门窗,让人进入到一个可以解读的世界,但绘画并不是为了塑造或留住某种真实。在文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不同颜色的面孔,他用自己对朋友的理解形成一种滤色片,让人物的神情五彩缤纷。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笔触乃至绘画肌理,每个形象因语言处理的特性而展现出个性,拼接成一个充满了形象的万花筒。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作品和我们当下的生活体验形成关联,并且是一种文化感知的关联。

今天的图像世界留给绘画的空间已经不多,绘画被各种媒介图像所挤压,而文彬仍然能够坚守在绘画的领域并乐此不疲,这是一种艺术的执着。他有很强的造型能力,他之所以能够非常娴熟的把朋友圈的这么多人像画出来,就在于他长期以来坚守绘画的表达,也不断在我们称之为基本的造型功力上做了很大的研究。因为面对一种新的主题或新的表达物象,需要的是新的语言。他使用水墨,也使用油画,在造型语言上不断探索,这就使得他在表现人像的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能够根据他所交往的朋友的相貌特征,包括性情个性,兴趣爱好、职业痕迹,用丰富的绘画语言加以表现。使他在绘画中的呈现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彩的、饶有趣味的景象。他既有非常严肃执着认真的精神追求,又善于用比较欢快轻松、诙谐幽默的绘画语言进行表达。可以说,这批关于微信的“朋友圈”和“墙”是他这些年在艺术语言上的进一步推进和探索,与他曾经的创作是有连贯性的。他的绘画感受发自由衷,笔调流畅,这批作品总体来看也画的非常轻松,非常真切,有一种他和所画人物对话交互的会心,同时在我们的面前,这些人物所构成的一个总体的景观,又可以让人感受到他整个艺术的思维过程和表现方式都有他自己的角度。如何使这些人物画的不单调,既有他们的性格,又要在微信这样一种传播媒介中捕捉到人瞬间的表情相貌,这是一个课题。文彬在创作过程手到擒来,把他的朋友圈画得绘声绘色,非常有意思,也让我们看到他在艺术创作上进入了一个很旺盛的黄金时期。

文彬还有另一组作品“墙”系列,也非常符合他把生活的世界与更大的社会性乃至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联系起来的一贯作风。他以往的作品就试图在表达生活表象的同时又揭示这种表象,去呈现其背后蕴含的本质意义。而在“墙”系列里,这种做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墙”系列中的图像资源,也同样来自于微信里的许多事件、场景和故事,面对传播中的新闻报道,文彬把它们处理成一个个有现场感、即时性和当下性的图像,这和他的“朋友圈”系列既有区别,又有一致性的语调。总而言之,文彬的这批新作和他将要举办的展览,既是向艺术同行和社会公众呈现他所思所想所言所画的方式,同时也促使我们从他的艺术创作中,感知我们身处的这个崭新的时代。

范迪安

????????????????2017年6月

    A+
日期:2017年06月28日